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库尔勒人事考试中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库尔勒人事考试中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刘备病逝前安排“亮正严副”的辅臣结构,诸葛亮为什么要将李严流放?
亮公文上尚书曰:“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情狭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闻军临至,西向托疾还沮、漳,军临至沮,复还江阳,平参军狐忠勤谏乃止。今篡贼未灭,社稷多难,国事惟和,可以克捷,不可苞含,以危大业。——《三国志.李严传》
诸葛亮上表参李严原文,李严在诸葛亮北伐前被任都护府事,改名为李平。
关于此奏章,“受恩过量”是指李严本人并未达到先主刘备托孤的预期,这作为参奏来说是一个总结性的话术,因此没有多大意义,且往下看。
“横造无端”的依据是建兴九年时,诸葛亮出祁山北伐,命令李严督办粮草运输之事,因秋雨不断,运粮不佳,李严便派参军孤忠、督军成藩传信于诸葛亮,建议撤退,诸葛亮也确实因粮草问题决定退军,但李严听闻此事以后,便***装很惊讶的谓众人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又上表告诉刘禅诸葛亮此举为“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诸葛亮回朝后查实其与孤忠等人的书信以及写与后主刘禅的表章,李严才无力反驳,俯首谢罪。《三国志》里评价李严此行为“欲以解己不办之事,显亮不进之衍也!”
此事发生以后,诸葛亮与刘禅也说道李严为“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而这也体现了他“不思忠报”、“危耻不办”的地方,而这一点更为明显的是诸葛亮北伐时,欲调派李严的部队入汉中协同作战,但李严迟迟不从,还向诸葛亮请求解除兵权,前往巴州五郡为刺史,治理一方即可。而后诸葛亮欲西征之时,命李严督汉中,李严也是万般推阻,实乃为其子李丰请封江州都督为条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李严的这种做法引得群臣议论,更多人埋怨诸葛亮“待平之厚也”。
所谓“导人为奸”就更有说法了,建兴八年的时候,李严写书信给诸葛亮,劝诸葛亮加九锡、进王爵。此时的诸葛亮正在应付曹真对汉中发起的攻击,也算是掌握重兵的,李严这一出可谓是坏透了,将诸葛亮至于“谋反”的边缘不说,还在皇帝面前“以身范险”的帮刘禅试探诸葛亮,诸葛亮真反了他有拥立之功,诸葛亮被平了,他有试探之功,但不成想到的是机关算尽的李严等来了诸葛亮的回信“位及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
诸葛亮对于李严其实算是宽容了,毕竟一起受刘备托孤,但文武百官都不是睁眼瞎,诸葛亮上表参奏李严时是群臣商议的结果,其中不乏刘琰、魏延、刘巴、费祎、吴壹、高翔、吴班、杨仪、邓芝、姜维等文武重臣。而对于李严,的处理,念其为国家做出的奉献,还是留了一命,削其官职、爵位、贬为平民,流放至梓潼。而其子李丰却被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死后,李丰看望父亲李严并告诉他诸葛亮的死讯,李严于地上锤头痛哭,念往日丞相不杀之恩,又叹自己迷途于功名利禄,未能与这位知音有始有终的***蜀汉。
李严的遭遇并非诸葛亮在政治路线上的排挤,而确实由李严自身原因造成并引起众怒。诸葛亮对于李严的处理方式也被评价为“诸葛亮于是可谓能用刑矣,自秦、汉以来未之有也。”也就是说李严之过是可以用刑的,诸葛亮却只是流放了他,且未株连其家人,算是仁至义尽了。
我从三个层面试着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望指正:
一、当时条件与时事
《三国志.先主传》原文是:“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先来看李严,李严是个什么人呢?李严是荆州南阳人,他是荆州人,原来在刘表的手下工作。后来曹操南下夺得荆州以后,李严不愿意投靠曹操,就往西入蜀,投靠了刘璋,刘备入川后又在刘备帐下就职。
再来看诸葛亮,这个不用我多说,大家都太熟悉他了,他待估隆中,遇刘备邀请出来创业,后一直为刘备征伐效力。
东汉末年,中央势力衰弱,地方势力惭强,这导致各种人才大都顺应实事,择木而息。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的经历来看,那时的社会局势如此,大家都要顺势而为嘛。
前人的分析,包括易中天先生的论三国,都是从利益集团的角度作了很多学术研究,这很好,但我认为,自刘备入川后,其实各利益集团并非还是原来的集团,因为新的统治者来了后,都会从新建立制度,不管是从行政制度还是人事任用上还是财物利益分配上都会重新制定规则,这是自然规律自然现象,从李严的经历就可以看出,也可以从曹操集团的那些人才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说白了,那家公司效益好,有前途,我就去那家公司干吧。
二、政治常识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有才干。在刘表手下任职。曹操入荆州时、李严投靠刘璋,刘璋让他任成都令,有能名。刘备入川,严以护军拒刘备于绵竹,后投降刘备。因功不断升迁,直到尚书令。章武三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佐刘禅。以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镇永安,***节,可谓位高权重。
诸葛亮兵出祁山,李严负责督运之事,时值阴雨连绵,运粮不继,呼诸葛亮班师。李严闻军退,反说“军粮绕足,何以便归?”又表刘禅“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搬弄是非,逃脱罪责,推责于诸葛亮。诸葛亮大怒,表奏刘禅废严为民。不配合工作,不热衷统一大业是被贬的根本原因。
其次,李严官瘾大。诸葛亮北伐,欲得李严兵以镇汉中,严群难纵横,无有来意,而 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引起诸葛亮不满,但以大局为重,表严子李丰督江州。
有人说诸葛亮与李严争权,这毫无凭据。事实上诸葛亮还是注重团结和重用李严的。有人说诸葛亮想借机解决李严这个益州势力的代表人物,其实,李既是益州派,也是荆州派。
李严被贬,李丰仍受重用。诸葛亮卒于北伐前线,李严也寻卒,严知道再无人会重新启用自己了,故激愤而死。
诸葛亮贬李严是因公而非私怨也!
这个问题可能会让《三国演义》的读者十分疑惑,毕竟***中对于李严这个人的描述真是太少太少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的威力远远要大于史书,毕竟正统史书枯燥无味,而一本***却荡气回肠,能让人读到半夜依然不倦。说远了,让我们回到正题,其实李严这个人在蜀汉初期的话语权还是很重的,作为蜀汉益州集团的代表人物,李严自投降刘备后便深得重用,临终的时候任命其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说白了就是掌兵权的
那么刘备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纵观之前历代帝王托孤,都会组织多个托孤大臣彼此牵制,不然皇帝的位置岌岌可危。但即便当初有多个托孤大臣,也不免权归一人,要挟子孙控制,所以在托孤的时候,他不能让诸葛亮一人独揽大权,有必要组织一个人分割他的权利,互为牵制,这样对刘禅最为有利。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库尔勒人事考试中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库尔勒人事考试中心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